漢語詞典 > 詞語
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

班春

拼音: bān chūn
注音:ㄅㄢ ㄔㄨㄣ
詞性:
結(jié)構(gòu): 其他
近義詞:
反義詞:
詞語解釋
頒布春令,指古代地方官督導農(nóng)耕之政令。
引證解釋

⒈ 頒布春令,指古代地方官督導農(nóng)耕之政令。

《后漢書·崔篆傳》:“篆為新建大尹……稱疾不視事,三年不行縣。門下掾倪敞諫, 篆乃強起頒春?!?br/>李賢注:“﹝班春﹞班布春令?!?br/>宋王安石《次韻春日感事》:“病得一官隨太守,班春無助愧周任?!?br/>明楊慎《放春行春發(fā)春班春》:“《漢書》,太守有班春之文。”
清趙翼《吊湯緯堂殉難鳳山》詩:“一官海外正班春,伏莽無端起劫塵?!?/span>

國語詞典
網(wǎng)絡解釋

班春 (一種習俗)

  • 班春是古老的中國民俗活動。中國現(xiàn)存最大漢語詞匯工具書《漢語大詞典》將“班春”收詞立目,解釋為:“頒布春令。指古代地方官督導農(nóng)耕之命令。”這個解釋沿襲了李賢的舊說,當然不能說全面的、準確的。實際上“班春”就是“鞭春”,亦稱“打春”。它起源于漢代,是由地方行政長官主持、民眾廣泛參與的一種群體活動。
  • 收藏 菜單 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