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后因稱夢為“胡蝶夢”,以喻物我兩忘的境地。
引語本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昔者莊周夢為胡蝶,栩栩然胡蝶也,自喻適志與,不知周也。俄然覺,則蘧蘧然周也。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,胡蝶之夢為周與, 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,此之謂物化?!?br/>唐崔涂《春夕旅懷》詩:“胡蝶夢中家萬里,子規(guī)枝上月三更?!?br/>元薩都剌《織女圖》詩:“水心驚起鴛鴦飛,花底不成胡蝶夢?!?/span>
本指莊周夢見自己化身為蝴蝶的故事。典出《莊子.齊物論》:「昔者莊周夢為胡蝶,栩栩然胡蝶也,自喻適志與,不知周也。俄然覺,則蘧蘧然周也。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?胡蝶之夢為周與?」后借指幻夢。唐.崔涂〈春夕〉詩:「胡蝶夢中家萬里,杜鵑枝上月三更。」也作「蝴蝶夢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