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毀壞。
引《漢書·鮑宣傳》:“小民正月朔日尚恐毀敗器物,何況於日虧乎!”
漢王充《論衡·感虛》:“天何不令夏臺羑里關(guān)鑰毀敗, 湯文涉出;雨粟陳蔡,孔子食飽乎?”
宋曾鞏《救災(zāi)議》:“今河北地震水災(zāi),所毀敗者甚眾,可謂非常之變也。”
元無名氏《謝金吾》第一折:“他、他、他,把金釘朱戶生扭開,虬鏤亮槅盡毀敗。”
⒉ 頹敗。
引宋葉適《福建運使趙公墓志銘》:“廟學(xué)士館、城池壘壁,素毀敗者,加葺飾麗好?!?br/>郭沫若《棠棣之花》第一幕:“﹝酒家母﹞系一通常婦女,生活雖毀敗而不糜爛,富于同情心,勤敏?!?/span>
⒊ 詆毀失敗者。
引《三國志·蜀志·姜維傳》:“郤正著論維曰:‘……凡人之談,常譽(yù)成毀敗,扶高抑下?!?/span>
⒋ 因遭誣謗而身敗。
引晉袁宏《后漢紀(jì)·光武帝紀(jì)八》:“推斯以往,焉有毀敗之禍哉!”
清惲敬《答趙青州書》:“敬嘗觀之古人,其畜道德、能文章者,饑寒之外,復(fù)多變故?;蚣沂疫`異,或朝廷岐阻,或毀敗於讒譏,或展轉(zhuǎn)於疾病?!?/span>
破壞、頹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