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謂熱氣郁勃上升。
引唐柳宗元《非<國語>上·三川震》:“夫釜鬲而爨者,必涌溢蒸鬱以糜百物?!?br/>《埤雅·釋木》:“今江、湘 、二浙,四五月之間,梅欲黃落,則水潤土溽,礎壁皆汗,蒸鬱成雨,其霏如霧,謂之梅雨?!?/span>
⒉ 亦作“蒸欝”。悶熱。
引宋蘇軾《次韻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》之一:“風從南來非雨候,且為疲人洗蒸鬱?!?br/>《金史·楊伯雄傳》:“六月不知蒸欝到,清涼會與萬方同?!?br/>清黃景仁《大雷雨過太湖》詩:“曉來風日頗蒸鬱,氣似盛夏非初冬。”
力揚《射虎者及其家族》詩:“向日葵低垂著被陽光灼傷的葉子,靜止的,蒸郁的園地噴散出牛糞與辣蓼的氣息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