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讁發(fā)”。
⒉ 責過罰惡。
引《列子·力命》:“窮年不相讁發(fā),自以行無戾也?!?br/>楊伯峻集釋:“讁謂責其過也,發(fā)為攻其惡也?!?/span>
⒊ 貶謫并發(fā)配。
引《漢書·晁錯傳》:“秦民見行,如往棄市,因以讁發(fā)之,名曰‘讁戍’?!?/span>
⒋ 指因罪而遠戍的人。
引清黃宗羲《明夷待訪錄·兵制一》:“今以謫發(fā)充之,遠者萬里,近者千餘里,違其土性,死傷逃竄十常八九,如是而焉得不銷耗乎?”
吳晗《朱元璋傳》第五章二:“衛(wèi)所的兵源有四種……一種是謫發(fā),指因犯罪被罰當軍的,也叫作恩軍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