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燥熱zàorè
(1)[dry and hot]∶空氣濕度小而溫度高
燥熱天更要多喝水
(2)[dryness-heat]∶中醫(yī)病證名。又稱“燥火”。因感受燥氣,耗傷津液,化熱化火所致。癥見咽干發(fā)熱、牙齦腫痛、鼻衄干咳等。治宜清熱潤燥
⒈ 猶炎熱。
引周立波《暴風(fēng)驟雨》第一部十六:“太陽燥熱。柳樹有些發(fā)黃了。”
康濯《東方紅》第一章:“春末夏初,天氣多變。忽然一陣燥熱,忽然一陣陰涼。”
姜樹茂《小會計》:“太陽漸漸往西方轉(zhuǎn)去,但悶人的燥熱仍未減輕?!?/span>
⒉ 形容熱得難受。
引瞿秋白《文藝雜著續(xù)輯·“矛盾”的繼續(xù)》:“那對過的屋頂上,似乎是點點滴滴的雪珠在那里跳罷??墒牵砩系拇_是覺得燥熱。”
孟左恭《草原的兒子》:“他兩眼開始冒金星,頭也發(fā)脹,渾身像酷暑在沙漠里行走那樣燥熱。”
黃裳《新婚夫婦》:“行車的時刻全打亂了,每過十分鐘就有一部車子開出,旅客曬著依舊使人燥熱的秋天的太陽都有些不耐了?!?/span>
⒊ 形容心情煩躁。
引熊正國《高爐邊的彝家》:“他一路往前走去,心里越發(fā)燥熱起來?!?/span>
⒋ 指燥氣。中醫(yī)謂燥乃乾金之氣,熱是太陽之火。
引《素問·五運行大論》:“故風(fēng)寒在下,燥熱在上,溼氣在中,火游行其間,寒暑六入,故令虛而生化也?!?br/>王冰注:“地體之中,凡有六入:一曰燥,二曰暑,三曰風(fēng),四曰濕,五曰寒,六曰火?!?/span>
⒌ 指熱癥。
引清計六奇《明季北略·馬懋才<備陳大饑疏>》:“而食人之人,亦不免數(shù)日后面目赤腫、內(nèi)發(fā)燥熱而死矣。”
⒍ 指藥性燥烈干熱。
引宋朱熹《答周純?nèi)蕰分唬骸坝秩缍喾餆崴?,亦使人血氣偏勝,不得和平?!?/span>
熱而干燥。
如:「天氣燥熱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