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異議yìyì
(1)[objection;dissent]∶不同的意見
每有四方異議,輒召入問籌策?!?span id="bnjml1b" class="bold">《后漢書·耿列傳》
異議蜂起,高談不息。——唐·盧照鄰《南陽公集序》
持異議
(2)[opinion]∶法律用語。指法官對案件判斷有不同意見
提出異議
⒈ 亦作“異議”。
⒉ 不同的意見。
引《后漢書·耿弇傳》:“以列侯奉朝請,每有四方異議,輒召入問籌策。”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(xùn)·慕賢》:“內(nèi)外清謐,朝野晏如,各得其所,物無異議。”
金王若虛《論語辨惑一》:“林少穎云:‘其所以相接而成文者,蓋弟子見其事相類而録之,本無異議?!?br/>巴金《春》一:“覺新看見大家都這樣主張,也就沒有異議?!?/span>
⒊ 指持不同意見。參見“異義”。
引《漢書·息夫躬傳》:“躬掎祿曰:‘臣為國家計幾先,謀將然……臣與祿異議,未可同日語也?!?br/>唐韓愈《論淮西事宜狀》:“當(dāng)今之世,則人人異議,以惑陛下之聽?!?/span>
⒋ 法律用語。指法官對獄案判斷有不同意見者,得提出另行討論。
引《唐律·斷獄·疑罪》:“諸疑罪,各依所犯,以贖論。即疑獄,法官執(zhí)見不同者,得為異議。議不得過三?!?br/>長孫無忌等疏議:“‘即疑獄’,謂獄有所疑,法官執(zhí)見不同,議律論情,各申異見,‘得為異議’,聽作異同……如丞相以下,通判者五人,大理卿以下五人,如此同判者多,不可各為異議,故云‘議不得過三’?!?/span>
別有所見的議論或持反對的意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