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潭水積聚不流貌。
引宋范成大《吳船錄》卷上:“中可數(shù)十步,兩溪合為一以投大壑,淵渟凝湛,散為溪灘?!?br/>明王世貞《藝苑卮言》卷五:“又如飛瀑布巖,一瀉千尺,無淵渟沉冥之致。”
清劉大櫆《游黃山記》:“潭既受水,淵渟滉漾,其深不測?!?/span>
⒉ 深靜。
引《魏書·宗欽傳》:“肅志琴書,恬心初素,潛思淵渟,秀藻云布?!?br/>宋陸游《上史運(yùn)使啟》:“恭惟某官英姿山立,大度淵渟。”
清劉大櫆《姚南青五十壽序》:“於古圣賢之經(jīng)傳,諸史百子,探涉奧突,淵渟穿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