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棠樹樹蔭。
引唐戴叔倫《撫州對事后送外生宋垓歸饒州覲侍呈上姊夫》詩:“石壁轉(zhuǎn)棠陰, 鄱陽寄茅室。”
⒉ 喻惠政或良吏的惠行。參見“棠樹”。
引南朝梁簡文帝《罷丹陽郡往與吏民別》詩:“柳栽今尚在,棠陰君詎憐。”
唐劉長卿《馀干夜宴奉餞前蘇州韋使君新除婺州作》詩:“幸容棲託分,猶戀舊棠陰?!?br/>宋王禹偁《暴富送孫何入史館》詩:“二年佐棠陰,眼黑怕文簿。躍身入三舘,爛目閲四庫。”
清錢謙益《南京吏部驗(yàn)封清吏司主事譚性教授承德郎》:“棠陰遍陳汝之間,尸祝在黃韓之后?!?/span>
⒊ 后因以“棠陰”指光陰。
引《淮南子·覽冥訓(xùn)》:“日入落棠。”
高誘注:“落棠,山名,日所入也?!?br/>《文選·沉約<齊故安陸昭王碑文>》:“凡我僚舊,均哀共戚。怨天德之無厚,痛棠陰之不留?!?br/>呂向注:“言其光陰不復(fù)留也?!?/span>
周時召伯巡行南國,曾在棠樹下聽訟理事。召公死后,后人愛其樹不忍翦伐。見《史記.卷三四.燕召公世家》。后以棠陰譽(yù)稱去職官吏的政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