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比喻天下已定,功臣遭戮。 《史記·越王勾踐世家》:“范蠡遂去,自齊遺大夫種書曰:‘蜚鳥盡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
引越王為人長頸鳥喙,可與共患難,不可與共樂,子何不去?’ 種見書稱病不朝。人或讒種且作亂, 越王乃賜種劍…… 種遂自殺?!?br/>明馮夢龍《灑雪堂·伍祠祈夢》:“舉亡何處笑銅駝,弔石馬泣金輿從來無定據(jù)。眼底幾丘墟,是兔兒多遷延了走狗烹,休道你舫兒輕,一時間脫了網(wǎng)羅誅。”
清黃遵憲《群公》詩:“兵威肯薄牽牛罰,黨論猶嗟走狗烹。”
春秋時越王句踐復(fù)國后,范蠡功成身退,留書給文種:「蜚鳥盡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越王為人可與共患難,不可與共樂。子何不去?」文種后稱病不上朝,然遭人讒言,言其意欲作亂,越王便賜劍予種,種自殺而亡。典出《史記.卷四一.越王句踐世家》。比喻天下既定,功臣已無利用價值,因此遭到殺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