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瀾熳”。
⒉ 分散、雜亂貌。
引《淮南子·覽冥訓(xùn)》:“主闇晦而不明,道瀾漫而不脩。”
晉潘岳《滄海賦》:“徒觀其狀也,則湯湯蕩蕩,瀾漫形沉,流沫千里,懸水萬丈?!?br/>唐韓愈孟郊《遠(yuǎn)游聯(lián)句》:“離思春冰泮,瀾漫不可收。”
瞿秋白《赤都心史》一:“渴澀的歌喉,早就瀾漫沉吟,醉囈依稀。”
⒊ 形容色彩濃厚鮮明。
引晉左思《嬌女詩》:“濃朱衍丹唇,黃吻瀾漫赤?!?br/>清沉德潛《說詩晬語》卷下:“詩人每用瀾熳字,玩詩意乃淋漓酣足之狀?!?/span>
⒋ 興會淋漓貌。
引三國魏嵇康《琴賦》:“留連瀾漫,嗢噱終日。”
雜亂分散的樣子。《淮南子.覽冥》:「主暗晦而不明,道瀾漫而不修?!埂段倪x.王襃.洞簫賦》:「愺恅瀾漫,亡耦失疇?!挂沧鳌笭€漫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