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水盛大貌。
引三國魏曹丕《濟(jì)川賦》:“漫浩汗而難測(cè),眇不覩其垠際?!?br/>《魏書·穆亮傳》:“夫一渡小水,猶尚若斯,況洪河浩汗,有不測(cè)之慮?!?br/>明高啟《槎軒記》:“﹝浮木﹞或乘洪濤,東入於海,茫洋浩汗,莫得知其所極?!?br/>王闿運(yùn)《常氏家廟碑》:“東臨湘川,西眺城邑,流澤浩汗,增福隱畛?!?/span>
⒉ 形容廣大繁多。
引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賞譽(yù)》:“王司州與殷中軍語,嘆曰:‘己之府奧,蚤已傾寫而見, 殷陳勢(shì)浩汗,眾源未可得測(cè)?!?br/>五代王定?!短妻浴ご榷魉骂}名游賞賦詠雜紀(jì)》:“開卷固難窺浩汗,執(zhí)心空欲慕公平。”
宋蘇軾《上韓魏公論場(chǎng)務(wù)書》:“其事宏闊浩汗,非可以倉卒輕言者。”
清錢謙益《談<南豐集>》:“余每讀子固之文,浩汗演迤,不知其所自來。”
水勢(shì)盛大的樣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