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出錢雇服徭役的人。
引《宋史·食貨志上五》:“使民出泉雇役,即先王致民財以祿庶人在官者之意?!?br/>宋蘇軾《上皇帝書》:“今者徒聞江浙之間,數(shù)郡雇役,而欲措之天下,是猶見燕晉之棗栗, 岷蜀之蹲鴟,而欲以廢五穀,豈不難哉?”
清袁枚《隨園詩話》卷二七:“溫公欲復(fù)差役, 東坡力爭,欲仍行雇役,人皆是東坡而非溫公。不知雇役便在一時,差役利在萬世?!?/span>
⒉ 受雇的仆役。
引梁啟超《論中國學(xué)術(shù)思想變遷之大勢》第二章:“他國之神權(quán),以君主為天帝之化身, 中國之神權(quán),以君主為天帝之雇役?!?br/>雇人服役。 宋王安石制訂新法“雇役法”(即免役法),令民輸錢于官,更募人以代役。 清黃宗羲《明夷待訪錄·胥吏》:“自王安石改差役為僱役,而奔走服役者亦化而為胥吏矣。”
雇人服役。宋王安石制訂《雇役法》,令不能服役之人繳錢于官,由官府招募人代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