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詞典 > 詞語
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

負韊

拼音: fù lán
注音:ㄈㄨˋ ㄌㄢˊ
詞性:
結(jié)構(gòu): 其他
近義詞:
反義詞:
詞語解釋
1.亦作"負?"。亦作"負籣"。 2.《史記.魏公子列傳》:"趙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,平原君負韊矢,為公子先行。"裴骃集解引呂忱曰:"韊盛弩矢。"后以"負韊"指背負革制的箭筒。
引證解釋

⒈ 亦作“負籣”。

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:“趙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於界, 平原君負韊矢,為公子先行?!?br/>裴駰集解引呂忱曰:“韊盛弩矢?!?br/>后以“負韊”指背負革制的箭筒。 《漢書·韓延壽傳》:“令騎士兵車四面營陳,被甲鞮鞪居馬上,抱弩負籣。”
顏師古注:“籣,盛弩矢者也,其形如木桶?!?/span>

國語詞典
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
負韊

  • 負韊是一個漢語詞語,讀音是fù lán,是指負籣。
  • 收藏 菜單 QQ